-->
2018年还剩最后几天……和你一样,小编年初的目标,也基本没实现。
然而,这并不影响小编对生活的热情。年底了,我们中国人需要一个不那么严肃的非正式节日来放松一下,毕竟,小确幸和仪式感有助于积极生活呀(认真脸)~
不过,作为一个“洋节”,圣诞节从登陆中国的第一天起,就承担着被抵制的风险。
在我们身边,每年都有一些坚决抵制过“洋节”的人,无论是否收到过圣诞节祝福、苹果等礼物,他们都会正义凛然地强调自己是中国人、不过圣诞节。
然后,和我们一样在平安夜、圣诞节走出家门,进入花花世界。不同的是,我们吃吃喝喝找乐子,他们穿着传统服装在闹市“抵制洋节”。
圣诞节传到中国也有些年头了,经过多年的“入乡随俗”和人民群众创造性的改造,在各方面都它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。
因此,小编奉劝不过洋节的朋友,不要盲目抵制,可能会误伤爱国同胞的感情。毕竟,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我们过的圣诞节更像个国产节日。
平安果,可以说是中国圣诞节最重要的元素了。不论大家是否愿意,都不得不承认,外国人的圣诞节根本不送苹果,也不会在平安夜互赠苹果。
平安夜本是宁静夜晚的翻译;好比英语单词“Benz”作为车名时,被翻译为“奔驰”,美好寓意而已。
但勤劳勇敢且富有创造力的国人由此发现了玄机,根据谐音大法创造出平安夜送苹果以求平安的习俗。这绝妙的联想!
究竟是水果商的营销策略,还是某位国际文化交流者的灵光乍现,已无从考证。但,在中国,圣诞节和苹果就此紧密联系。
苹果,正是亚当夏娃所吃的禁果;创造力无限的国人们再次证明了想象力的强大:平安果和告白更配哦。
恰好,圣经中“apple of my eye”指的是“珍贵的人或物”,后来则演化为“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”(你是我的挚爱),成为经典的爱情告白。
自此,圣诞节和苹果,以及告白,成为中国圣诞节最重要的节日元素,全球仅我们独一家。
我们的圣诞树:上挂红包,下放苹果
近些年,在商业促销、娱乐活动的带动下,国人又把圣诞节过成了狂欢节。
12月24号、25号这两天,全国各地的市民都喜欢聚在市中心搞事情,并根据地域特色,形成不同的风俗。
在祖国的东北,你看到的景象是大爷大妈们头戴圣诞帽,在冰湖冬泳。
在祖国的西南,成都平原在圣诞节会惊现“敲头帮”,人们三五成群,拿着充气玩具互相敲头,自带全民打地鼠的萌感。
看了这些,突然觉得四川的圣诞节孔明灯许愿、放焰火、篝火晚会等……都不够硬核,在节日氛围的营造上已经输给了其他城市。
圣诞老人是圣诞节的重要元素。在国外,有商家扮演圣诞老人借势营销、招揽顾客的现象。但在中国,国人们关于圣诞老人似乎有一些奇怪的想象,以致发展成了——行为艺术。
为佐证圣诞节与表白之间的关系,惊现一对圣诞老人虐单身狗。
在祖国大地上,圣诞老人可化作守门的石狮子、参加篝火晚会&广场舞的大爷大妈,以及守坟的兵马俑。
关于圣诞节的行为艺术,不仅限于此;想知道的话,今晚走上街头去看看~
看了以上内容,大家是不是跟小编一样,觉得我们过的圣诞节就是一个国产节日呢?圣诞节备受大家欢迎的原因,除了以上种种“发明创造”,更因为它不那么正式、严肃。
在这个节日,我们没有走亲访友、商务送礼等压力,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狂欢节。最后,祝这片神州大地上的每个人,都能拥有一个愉快、纯粹、尽兴的圣诞节。